时间: 2023年01月24日 12:16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147次
“这位病人的体重有230多斤,来的时候病情很危重,氧饱和度只有50多,且之前做过心脏手术,还患有银屑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给医疗救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南京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章淬表示,新冠疫情相关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向“医疗救治”以后,呼吸衰竭等重症病人突然增多,病区很快被填满,医务人员开启“白加黑”模式,经受住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考验。“经过一周治疗,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氧合指数大幅上升,病人血压、心率也已稳定"。
急诊就诊量激增4倍,医院这样缓解收治难题
2023年1月1日,南京市第一医院的急诊就诊量再创新高,当日接诊量达到2489人次,病人量约为平时的4倍。
在医院本部,为了迎战新冠患者的就诊“高峰”,医院扩增抢救室容量,确保能同时留置处理35-40名急症患者,将急诊内科诊室增至8个,将抢救2室、3诊室改为隔离抢救室。
在河西院区,将急诊内科诊室增至3个。河西院区急救分站2辆救护车24小时不间断运行,做到“院前-院内”重症病人急救无缝衔接。
随着输液病人“爆棚”,医院及时扩容急诊输液区域,将儿科输液区部分区域和妇科701病区临时调整为成人输液区,缓解了成人输液的排长队问题。
急诊病人积压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医院统筹调配全院床位,确保重症病人得到及时收治。成立专家组对病情进行评估,按照“择期手术暂停、限期有计划收、急危重症无条件收”的原则,及时落实分区、分类、分层收治。对于轻症病人,转入外科系统病房。对于普通型病人,转入内科系统。对于单纯新冠感染病人,转入1004病区等新开设的住院病区。对于重型病人,转入感染性疾病科和呼吸内科。对于危重症病人,及时转入各种ICU病房。
针对危重病人激增、急诊科医护人员陆续病倒的现状,调配全院医护力量支援急诊,每天由其他科室派出20余名医师支援急诊,确保重点诊疗环节运行顺畅。
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实现“全院指导+全员培训”
南京市第一医院医务处处长陈尔东表示,“医院建立了新冠病毒感染住院患者收治网络,成立了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包括医务处、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大内科、大外科、护理部的专家。”
据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专家组成员每日排班,每天由分管医疗的副院长和医务处负责人靠前指挥,每天上午、下午、晚上3次到现场指导、协调急诊病人的收治工作。
为了有效指导各科室的临床诊疗行为,医院组织编写《南京市第一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诊疗方案》,规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临床分型、检查项目、治疗措施等方面工作。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住院期间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处置流程,确定由MDT专家小组全面指导全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医疗救治,规范医疗操作,确保医疗安全。
成立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护理指导专家小组,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重症专科护士、具有气道管理经验的护理骨干等成员组成,为重症患者提供氧气治疗和俯卧位通气技术支持和,指导各科室做好新冠感染患者护理工作。从2023年1月4日起护理专家组成员根据分组片区安排,每天2次到各病区,巡查各护理单元重症肺炎患者氧气治疗情况并现场指导。
同时开展系列培训,提升全员急救救治处置能力。医院先后组织急诊知识培训、重症救治医务人员培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等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工作培训等。制作视频,利用微信二维码全院推广应用。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护理常规》等,对全院护士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护理的理论培训。
医院持续加强俯卧位通气培训与应用,下发俯卧位通气培训课件、流程、视频,在全院加强俯卧位通气培训,例如护理专家组制定《Covid-19患者清醒俯卧位操作流程》和《俯卧位通气视频》并严格执行。
集中重症救治力量,坚决守牢生命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