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年08月06日 14:21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130次
2022年7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非洲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学科建设计划非洲史特殊学科承办的“殖民地时期非洲史研究与编纂学术咨询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行。
为了更好地落实《非洲通史(多卷本)》第四卷编纂工作,世界历史研究所《殖民主义与非洲》创新工程项目组与新编《非洲通史(多卷本)》第四卷项目组联合举行此次会议。众所周知,新编《非洲通史(多卷本)》于2021年10月正式批准立项,今年3月初又在云南大学成功举行开题论证会,宣布正式启动。项目组的各位专家需要进行学术准备,开展学术交流。本次会议研讨对象既有整个非洲和区域(如东非),又有国别(如埃及、南非、尼日利亚、卢旺达和坦桑尼亚),研讨议题涉及的时间从18世纪末至今。会议关注殖民主义的发生、演变及其持续影响,研讨领域涵盖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问题、文化认同和国际格局等。与会学者还围绕殖民地时期非洲史概念话语,以及如何更好地编纂《非洲通史(多卷本)》第四卷进行了深入交流。
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罗文东研究员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强调,世界历史研究要为增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通过“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非洲人民的奋斗讴歌,为中非交往正名。在《非洲通史(多卷本)》编纂过程中,应以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为指导,注重整体和综合的研究方法,推动跨学科融合,以新的话语承载新时代中国学人对非洲历史及其与世界的关系的认识,创作出反映历史自觉、学术自信,经得起实践检验和人民评阅的《非洲通史》。
与会学者们围绕以下五个问题展开热烈研讨。
第一,在非洲史书写中,如何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即研究对象问题。首先,如何处理非洲普遍性问题在不同空间范围内的表现?比如,殖民主义对非洲工业化的阻碍,在非洲其他国家既有相似之处,又各有具体差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戴晓琦教授分析了埃及工业发展进程,认为殖民统治遏制了埃及自发崛起的工业化进程。扶棉抑工产业政策形成的单一经济结构导致今日埃及工业仍以生产当地消费品为主,历史上经济管理者片面注重短期套利的行为、债务式发展模式,以及长期缺乏关税自主都使得埃及至今未走出进口替代工业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杭聪副研究员认为,尼日利亚工业的发展历程与埃及有相似之处。殖民地时期尼日利亚“开放经济”模式和间接统治方式对尼日利亚工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至今犹存。浙江师范大学赵俊副教授提出,诸如卢旺达、布隆迪这样的国家,是否显示出非洲历史发展的多样性?非洲历史叙事宜兼顾多样性。另外,如何处理非洲普遍性问题的主次关系?浙江师范大学李鹏涛研究员提出,非洲史叙事应更多地关照非洲发展的重大问题。非洲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和次区域、各国特殊性之间,不同议题之间如何协调融合,还有待进一步讨论。但非洲通史的叙事必须超越碎片化,注重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
第二,如何处理民族主义叙事与我们当下非洲通史编纂的关系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非洲国家纷纷独立并加入联合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国内外学界对于殖民帝国瓦解的动因,尤其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在其中的地位,是有争议的。湖南师范大学陈晓红教授认为,应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与非殖民化的关系。复旦大学青年学者孙遇洲提出,要超越民族国家的叙事来阐发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跨民族性因素。世界史所杭聪认为不管叙事路径有何差异,需要肯定民族主义运动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新编《非洲通史》第四卷项目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毕健康研究员说,非洲人民在反抗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中,相互声援,相互支持,比如埃及和利比亚对其他非洲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解放斗争曾经大力援助。当时非洲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当然具有跨国性,这在南部非洲尤为突出。然而,我们今天认识和书写那段历史的基点,是民族国家和主权国家,要避免陷入西方的话语陷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李文刚副研究员对非洲民族主义史学主要流派之一尼日利亚伊巴丹学派进行了深入评析,认为该学派至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