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年08月06日 15:50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107次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为药学、农学、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覆盖学生面广,相关基础研究日新月异,具有重要且广泛的应用价值,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肩负着重要使命[]。我国科学家在微生物学科的发展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事例是重要的思政素材。整理归纳我国优秀科学家的案例并与课程知识点有机整合,在教育中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1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选择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应该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从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落实到“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思政建设中,则可以从我国科学家为社会主义发展做贡献的实际事例着手,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敬业精神、时代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激励学生勇于奋斗,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基础研究方面,还是社会服务方面,均存在大量极具思政教育意义的杰出代表和典型事例。例如老一辈科学家汤飞凡教授等胸怀家国、心系人民的情怀,新一辈科学家邵峰教授等勇攀高峰、领跑世界的精神,这些人物和事例既富有专业知识教育意义,更是极具价值的思政材料,为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了良好素材。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形成思政建设案例库,并与每个章节中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将思政教育更好地渗透到专业知识教育体系中。
1.1 胸怀家国、勇于奉献的老一辈科学家事例学科的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科学家们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不少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为先,在自己的岗位上见危授命、攻坚克难、舍己为人,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结合相关知识背景和人物事例,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例如在绪论中,结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发展史,介绍“衣原体之父”汤飞凡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不畏艰辛的勇气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汤飞凡教授在研究沙眼病原体时,严格按照科赫法则的要求进行健康宿主感染试验,并从自己做起,冒着失明的风险两次“以身试菌”,证实了所分离病原体的致病性。这是在全世界首次发现引起沙眼的病原体——沙眼衣原体。同时还介绍汤飞凡教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1929年汤飞凡教授听从祖国召唤,放弃在哈佛的研究工作,回国参与建设医学教育事业;抗日战争时期,他投身抗日,加入中央防疫处,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祖国生产抗战急需的青霉素、血清等;1949年,汤飞凡教授拒绝了赴美工作的邀请,坚持作为炎黄子孙不愿背离祖国、要为祖国服务的理想,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和难得的机会,投身祖国的医学事业,以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为先,为鼠疫、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疾病制造疫苗。汤飞凡教授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国工作,体现了爱国精神;严格按照科赫法则验证病原体,体现了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冒巨大风险以身试菌,体现了奉献精神;在国家迫切需要的时候,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和祖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体现了极强的时代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汤飞凡教授的事迹和精神是国人的代表和骄傲,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更应当是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榜样。
例如在《原核微生物》中,结合细菌细胞壁知识点,介绍童村教授基于我国国情勇于探索,利用低价原材料生产出青霉素的重要贡献。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正在美国进行研制,此时我国尚不能自主生产这种救命药,赴美进修的童村教授将青霉素产生株带回国,开始试制国产青霉素。在当时简陋的条件下,童村教授不畏艰险,克服设备、材料、技术等重重困难,并基于我国国情开发出价廉易得的原材料替代技术,使用花生粉饼等代替玉米浆,及时生产出中国自己的青霉素,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国人所铭记。童村教授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回国工作,体现了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心;在简陋的条件下攻坚克难,体现了不畏艰险、勇于奋斗、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在讲解细菌细胞壁知识点时对童村教授试制青霉素的案例进行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