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年01月23日 10:20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75次
日前媒体消息显示,制药巨头诺华正在考虑进行一项大规模收购,这次收购的对象并不是“小鱼”Biotech公司,而是另一家制药巨头GSK。
事实上,面对全球资本寒冬,百度,估值泡沫被挤出,市场探底之际也正是出手收购的好时机。针对此次诺华欲收购GSK事宜,《医药经济报》新媒体中心以邮件方式分别向诺华与GSK联系,截止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一直以来,医药行业的并购大都为“大鱼吃小鱼”,并购是为了拓展管线或加强渠道。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Bigpharma或者MNC收购的几乎都是Biotech公司,Biotech由于估值缩水和现金流吃紧,往往对于大药企收购也表现着空前热情。
2022年即将过去,在生物医药海外市场和中国市场的双寒冬中,今年各大企业对哪些领域青睐有加?
巨头并购大戏或将开启?
诺华与GSK“互动”频频
有投资分析师表示,诺华制药与GSK的潜在并购交易将促使诺华制药重拾疫苗和病毒学业务,从而摆脱竞争日益激烈且风险较大的肿瘤业务。
事实上,诺华与GSK近年来“互动”频频。
早在2021年,诺华就与礼来及 GSK 达成逾 250 亿美元业务互换及并购协议,以改变其投资组合,增强其肿瘤业务,建立一个消费者保健合资公司 (JV),同时剥离其疫苗业务和动物保健业务。
2021年,诺华将其全球疫苗业务(不包括流感疫苗)剥离给GSK,交易金额为52.5亿美元。2021年,诺华还将消费者保健合资企业36.5%的股份以130亿美元出售给GSK。2021年诺华制药子公司山德士(Sandoz)与GSK达成协议,山德士将以最高5亿美元收购GSK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业务。
除此之外,业内观点认为,如今GSK市值大幅下降,一定程度受到了雷尼替丁(Zantac)的药物风险影响,这也为潜在的大规模整合埋下了伏笔。
2021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表示,由于在雷尼替丁(Zantac)药物中检测到含有低量的 N-二甲基亚硝胺(NDMA)杂质后,雷尼替丁在全球多个国家掀起召回风波。GSK也宣布,暂停向包括印度在内的全球市场供应雷尼替丁药物,并启动召回,以作为预防措施,以待全球正在进行的测试和调查得出结果。
据报道,在美国有超过2000起与Zantac相关的诉讼。2022年8月,由于市场担心与Zantac召回有关的诉讼,GSK股票惨遭二级市场抛售,市值较2022年年初的1000亿美元跌幅超过30%。如今仅徘徊在700亿美元左右,暂别“全球药企TOP10市值俱乐部”。
大公司收购牵涉的因素太多,而通过大体量的吞并来扩张管线的战略调整,在目前看来还较为罕见,近几年来也就只有武田620亿美元并购罕见病巨头夏尔进入全球制药企TOP 10,艾伯维630亿美元拿下艾尔建跻身全球制药企TOP 5。
对于诺华来说,2022年是一个“调整”“重组”变化的大年。今年4月,诺华整合制药和肿瘤两大业务部门,以全新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未来重点关注加强创新药的研发和商业化。9月份,诺华发布未来战略,计划在2027年实现+4%的销售复合年增长率,成为美国前五大制药商、中国前三大制药公司之一。公司未来将主要投资五个领域:心血管、免疫学、神经科学、实体瘤和血液医学。
行业普遍认为,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在拆分非核心业务的同时,通过大举并购来扩大自身体量和创新能力的战略布局已经成为共识。对于诺华、GSK等企业的整合动作,《医药经济报》新媒体中心将继续保持关注。
并购总额超700亿美元
辉瑞一骑绝尘
资本寒冬之下也加速药企之间的并购进程。从并购规模看,2022年全球并购事件总额700+亿美元,其中,澳大利亚血制品和疫苗龙头企业CSL以117美元收购擅长的缺铁、肾病和罕见病领域的Vifor Pharma成为本年最大金额并购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