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年05月13日 19:50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169次
快速攀升的公共医疗费用,与中国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中国版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正成为其新的叙事逻辑。
近日,中国预防医学企业——美年健康确定收购一家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规划落地保险业务,其目标是凭借现有的预防医学体系与积累的海量健康体检数据,构建“专业体检+智能诊断+专科诊疗+保险支付”的数字化健康服务平台,致力于打造中国版HMO新模式。
纵观国内,尽管政府医保和公立医疗两头大,商业健康险和社会办医在医疗产业中占比较弱,但仍有不少医疗企业,包括传统企业以及互联网医疗独角兽都打出了“中国版HMO”之名,与保险业布局医疗产业,打造HMO模式殊途同归。
01传统医疗企业规划保险业务,打造中国版HMO新模式
一直以来,医疗产业发展,一个重要的基础要素是解决好支付方问题。不少大型的医疗健康上市公司,都将支付方问题置于公司战略高度,把商业健康险看作重要的业务链条。
不少医疗类企业或收购保险中介牌照、发起设立保险公司,或与保险巨头合作,均想借道商业健康险,构筑起“医+药+险”生态圈。
以美年健康为例,早在2021年借壳重组上市之时,其披露的前五大客户中,就有平安和太平两家保险公司。同年,美年健康公告,拟出资2亿元参与设立健康险公司;2021年,公司又下设北京美年保险经纪。
2021年,美年健康联合平安、人保等共同推出“美年好医生”一站式健管创新产品,打造了“检、存、管、医、保”的创新服务模式。
这次对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的直接收购成为美年健康进军健康险业务领域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据了解,为推动HMO模式落地,美年已专门成立创新发展中心,通过单病种综合解决方案与创新保险产品的结合,帮助企业及个人节省在医疗领域的费用支出,实现企业、客户、医疗机构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共赢。
对健康险青睐有加的医疗集团,不止美年健康。2021年2月,在原保监会批复的3家全国性保险中介公司中,江西济民可信保险经纪在列,其股东江西济民可信集团便是一家以医药产业为主营业务的大型民营企业。
2021年3月,上市公司福瑞股份以0.59亿元投资众惠相互。而福瑞股份成立于1998年,是全球第一家以肝纤维化诊断治疗为核心业务的公司,本次投资后,福瑞股份称会进一步强化与众惠相互在健康管理、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合作。
此外,上市医疗集团中,登陆A股的爱尔眼科、通策医疗;香港上市的新世纪医疗、华润医疗;以及美股上市的泰和诚医疗,也都对健康险业务高度重视。
其中,2021年,爱尔眼科联合5家上市公司发起设立爱尔健康险公司,其大股东陈邦在上市公司体外还投资建设了更大、更庞杂的医疗健康产业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医疗地产、医疗金融(健康险)等。
新世纪医疗核心业务和定位是中高端儿科,其业务收入更大程度上依赖商保、自费及其会员模式。
而在泰和诚医疗的股东名单中,可以看到作为保险、医药、医疗业务兼具的综合性财团——复星国际。
通策医疗采取医保、商保、自费并重的商业模型,其核心业务以消费型的口腔和生殖为主,更大程度上依赖商保和自费,其在年报中多次提及要践行HMO战略。
华润医疗旗下多为收购或托管的公立医院及企业医院,这些医院多为政府医保定点和综合性医疗机构,即便如此,公司高管也曾多次公开表示会与健康险业开展包括产品、模式以及资本层面的深度合作。
可以看出,传统的医疗产业拥抱商业健康险热情高涨,奈何监管紧控保险牌照闸门,不少医疗产业资本参与筹备保险公司普遍长达五六年之久,一直处于排队申请的筹建初期,尚未获得批准,一些公司也因此逐渐萌生退意(见表1)。
尽管保险牌照批设之路道阻且长,却并没有吓退翘首以盼的另一批资本。2021年初,健之佳披露公告,拟与云投集团等3家云南省国资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富滇人寿。成立于2004年的健之佳,是以医药、健康、便利商品零售为主的医药连锁企业。
表1 参与收购、发起设立或增资保险公司的
医疗健康产业集团
02互联网医疗独角兽,从支付、信息系统等角度构筑“互联网+医+药+险”生态圈
传统医疗企业之外,近些年涌现的互联网医疗独角兽们也正积极构建“互联网+医+药+险”生态圈,商业健康险同样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