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年05月15日 08:41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144次
最近,太原的气温时高时低,各大医院的呼吸科也变得忙碌起来。
记者了解到,伴随着气温的起伏,花粉、柳絮等过敏原的增多,支气管哮喘(哮喘)进入高发期。
对于哮喘,大众对它的认知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误把哮喘当作感冒后期的咳嗽、以为没有气喘的症状就不是哮喘等,从而导致病情的加重或恶化。那么,怎样区分哮喘和咳嗽?又该怎么预防?哮喘发作时,应该怎样做?
什么是哮喘?
哮喘一般指支气管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这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发作,夜间和清晨为高发期,临床表现主要为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少数以胸痛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甚至出现紫绀等。多数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可缓解。
2021年,《柳叶刀》发表的《中国成人哮喘流行状况、风险因素与疾病管理现状》中提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哮喘患病率为4.25%,也就是说100个成人里就有4人可能患有哮喘,学龄前儿童患病率更高。
哮喘虽不能完全治愈,但严格执行医生的治疗方案,建立医患之间的合作关系,坚持长期、持续、个体化治疗原则,治疗过程中遵循 “评估-调整治疗-监测”的管理循环,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病例一
孩子咳嗽不断 别简单当感冒
上周末,抓住假期的尾巴,白女士带着女儿外出游玩。在公园里,放风筝、玩泡泡……白女士3岁的女儿玩得特别开心。第二天,女儿就出现了鼻塞、打喷嚏、轻微咳嗽的症状。起初,白女士以为女儿感冒了,就给女儿服用了消炎止咳药。几天过去后,女儿的症状不但没有减轻,还喘了起来,喘的时候憋得满脸通红。
白女士和家人赶紧把女儿送到医院。白女士属于过敏体质,女儿也是,经过医生详细的检查后,白女士的女儿被确诊为哮喘。
对于医生的诊断,白女士有点怀疑。医生告诉她,哮喘、过敏性鼻炎、结膜炎是身体不同部位发生的同一个病。人们对哮喘认识的最大误区是以为哮喘大多发生在冬天,其实哮喘全年都可以发作,但是在春季、秋季更容易发病。因为春秋季节交替的时候,温差变化会比较大,容易刺激支气管,另外,春秋季的花粉、柳絮、植物的孢子、毛屑等细小颗粒容易漂浮到空气里,从而引起哮喘的发作。当然,近年来,空气质量的下降也是导致儿童发生哮喘不断增多的原因之一。
提醒:亲属中如果有人为过敏体质,且患有过敏性疾病,孩子剧烈运动或受到冷空气刺激后,出现咳嗽,伴有喘鸣(多需要医生听诊后确定,有时家长会听到哨子音或拉丝的声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过敏原、肺功能等相关检查。
一旦确诊为哮喘,要遵照医嘱按时按要求用药,不要以为病情好转就可减药、停药。家长们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生活环境不需要过分干净,这样会降低孩子免疫力。此外,孩子一发烧家长就喂退烧药、消炎药等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病例二
没有气喘≠没有哮喘
今年45岁的李刚被咳嗽折磨了好几个月。据他回忆,2022年春节回老家他得了重感冒,之后,咳嗽这个“后遗症”就一直跟着他。
春节回老家第二天,李刚就出现了鼻塞、流鼻涕、嗓子不舒服,后期还出现了咳嗽,他自己当起了“医生”,吃药后,鼻塞、流鼻涕的症状消失了,但咳嗽却一直“缠”着他。“每天早上起床后,我明显感到嗓子又干又痒,控制不住要咳嗽好久。中午会稍稍好转,晚上刚睡着,会突然咳嗽,然后就停不下来。”为此,李刚辗转了好几家医院就诊,胸片显示没有问题。“阿奇霉素、头孢类药物吃了好多,就是不见好。”最近,太原市的气温忽高忽低,又满城花粉柳絮,李刚的咳嗽更加严重了。“你的咳嗽可不是什么感冒‘后遗症’,有可能是咳嗽变异性哮喘。”接诊医生觉得李刚的反复咳嗽没有那么简单。随后,经过系列检查,李刚被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咳嗽得到缓解,网易,只是以后他需要定期复查随访,来控制哮喘。
很多情况下,咳嗽是一种生理性的防御行为,可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但咳嗽是一把“双刃剑”,频繁剧烈的咳嗽不仅影响休息和工作,还会导致呼吸道的感染扩散,甚至诱发咯血和胸闷。
像李刚这类没有典型气喘表现的哮喘患者,往往被反复的慢性咳嗽困扰,却一直当作感冒或支气管炎治疗,使用一般的化痰止咳药物效果大多不佳。
提醒:对于频繁或长期咳嗽的人来说,胸部影像检查、CT、肺功能检查都是必需的。患者应去专业科室,让医生判断是否为哮喘。李刚被尽管只有咳嗽这一个主要症状,但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会控制不佳,愈发严重。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防哮喘十分重要。
别踩雷
别因这些“雷区”延误了治疗
雷区一:激素副作用大
哮喘是气道炎症性疾病,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抗生素治疗无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控制哮喘的基本药物。吸入剂型比口服剂型使用起来麻烦,但吸入的激素仅在气道局部起作用,到达血液中的成分较少,但容易对口腔或咽喉等造成损伤,一般可通过药后漱口避免。
雷区二:哮喘必须“喘”了才治疗
哮喘本身为一种慢性气道炎症,需要长时间使用控制性药物。如果不注意稳定期的治疗,容易导致哮喘症状反复发作,长时间发生支气管不可逆的变形损害,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病。
雷区三:症状得到控制就可停药
哮喘是一种慢性病,症状缓解后可以长时间无任何症状,很多患者认为已经治愈,并自行减药或停药,从而导致哮喘反复发作,严重的会发展成为慢阻肺、肺心病,增加生活负担。一旦哮喘被控制,应至少维持吸入治疗3个月,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实现个性化治疗。
雷区四:每次发作要用“消炎药”
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炎症”,和我们平时说的感染引发的需要抗生素治疗的炎症不同。所以,消炎药不一定适合所有哮喘病人。
雷区五:哮喘患者不能参加体育运动
有部分患者因为运动作为单独的诱发因素得了运动性哮喘,但一般指剧烈运动后导致呼吸困难加重。多数哮喘患者如果接受规范治疗、注意避免环境刺激因素,可以做到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也不妨碍参加一般的体育运动。哮喘患者需要运动,因为运动可以改善气道免疫功能和肺功能,是很重要的非药物治疗,可选择散步、跑步、游泳、呼吸训练等,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可以增强体质,减少发病。
■本期专家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巩健男
日常防护
如何避免哮喘急性发作?
哮喘控制离不开规范治疗和全程管理,同时,避免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发因素也很重要。
如已知对尘螨、动物毛屑、某种气体、花粉等过敏,则要避免接触这些过敏原,做好家居清洁,不养宠物,少接触宠物毛屑等,常洗晒床上用品,经常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螨虫、霉菌生长;避免受凉、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运动等。
哮喘急性发作怎么办?
1.迅速脱离变应原。
2.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安静休息、消除紧张情绪。
3.解开领扣、松开裤带、清除口中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确诊的哮喘患者随身携带治疗哮喘的吸入急救药物,吸入抗炎、支气管扩张药物,每20分钟可重复1次。
5.不要背送患者,避免病人胸腹部受压,限制肺部呼吸。
6.若短时间内病情没有好转,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到医院救治。
哮喘发作前的“信号”
千万别忽视
1.呼吸急促
一般哮喘患者发病前,会出现胸闷、气短和呼吸困难导致的呼吸急促。严重时会出现张口呼吸,大口呼吸的现象,这是因为器官小气道痉挛,吸气时间短,呼气时间长,患者往往感到呼气很费力。
2.咳嗽咳痰
咳嗽和咳痰是由于呼吸道炎症和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属于哮喘的前兆症状,表现为突发性干咳。如果在哮喘反复发作期,慢性咳嗽是最常见的表现,以儿童多见。
3.胸闷和胸痛
当哮喘发作前,患者往往会伴有胸闷和气紧的感觉。在哮喘发作期间,由于呼吸肌过度疲劳和拉伤,还会出现胸痛的感觉。
4.流鼻涕
临床认为过敏性鼻炎的发作往往是哮喘发作的先兆,其中就包括频繁的打喷嚏、流鼻涕、鼻痒等。
记者 高慧娟